喜德借贷合同纠纷处理、管辖法院确定及合同无效情形解析

一、普通借贷合同争议的处理方式

  1. 协商解决
    指合同纠纷的当事人,在自主且相互体谅的原则下,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合同约定,通过阐述事实、摆明道理的方式,达成和解协议,自行处理合同纠纷的一种途径。这是最有益于维持双方关系的解决办法,有助于防止双方产生更深层次、难以挽回的矛盾。
  2. 调解处理
    指双方当事人自愿在第三方(即调解人)的主持下,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前提下,由第三方对纠纷双方进行解释疏导,促使他们相互体谅、让步,达成和解协议,进而解决纠纷的活动。
  3. 仲裁解决
    即由第三方依据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或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按照法律规定对合同争议事项进行居中裁决,以解决合同纠纷的一种方式。仲裁是当代世界各国普遍设立的争议解决法律机制。不过,其成本相对较高。
  4. 诉讼解决
    也就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该方式通常耗时较长,但费用相对较低。

二、借款合同纠纷管辖法院的确定规则

需注意的是,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一般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若当事人在合同中对履行地点、交货地点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或虽有约定但未实际交付货物,且双方住所地均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以及涉及口头购销合同纠纷的案件,均不依据履行地来确定案件管辖法院。

三、民间借贷合同被认定为无效的情形

以下情形下,法院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1. 订立民间借贷合同的当事人不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
  2.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民间借款合同;
  3.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地理位置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北与越西交界;东及东南部与昭觉接壤;西及西南部与冕宁县、西昌市毗邻。南距州府西昌市78公里,北距成都市483公里。地形地貌地处大凉山与小相岭间,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地形以中山为主,占总面积的75%。最高海拔4500.4米,最低海拔1580米。面积人口幅员面积2207.44平方公里,有常年耕地22.04万亩,森林覆盖率25.8%,天然草场100余万亩。全县总人口15.76万人,其中彝族占84.6%,属典型的彝族聚居县。行政区划喜德县于1953年建制,全县辖7个镇、17个乡,170个村、1个居委会。县人民政府驻光明镇。县城座落在海拔1843米的扇形洪积坡上,故有“扇城”之称。自然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4.1℃,年降雨量约1000毫米。历史文化喜德县,彝语称“夕夺拉达”意指制造铠甲的地方;这里还是现代彝语标准语音所在地。喜德县历史悠久,现代考古表明,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存;在西汉时期,又是我国西南古代的主要民族之一——“古邛人”居住的地方。喜德地处凉山中部的安宁河流域,是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交通要道——冕山古驿道必经之地。境内有许多古代文化遗址和古代巨石构筑的大石墓。旅游资源喜德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自然景色优美,有雄秀神奇的小相岭;悠远深长的灵关古道;神秘莫测的则莫溶洞群、汉代大石墓、则莫大峡谷、瓦尔瀑布和公母鱼洞河。景区群山叠翠,沟谷纵横,森林茂密,草甸成片,有冰川湖泊群、万亩杜鹃花海,还有形似逼真的双龟山、奇山怪石的盆景沟。